社会心理学
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
知识点1 社会动机及过程
社会动机的定义
动机:引起、推动、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,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。
自然动机:由人的自然属性、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。
社会动机:由人的社会属性、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。
动机过程
1 | graph LR; |
知识点2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关系
社会动机的功能
- 激活功能
- 指向功能
- 维持与调节功能
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
一般来说,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。
比较简单任务,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;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,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。
知识点3 亲和动机
亲合动机的定义
亲合动机:害怕孤独,希望与他人在一起的心理倾向。亲合起源于依恋。
亲合的作用
- 满足社会性需要
- 获得信息
- 减轻心理压力
- 避免窘境
影响亲合的因素
- 情境因素:压力越大,亲和动机越强。
- 情绪因素:恐惧情绪越明显,亲合倾向越明显;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。
- 出生顺序:长子、长女恐惧时的亲合倾向更明显。
知识点4 成就动机与权力动机
成就动机
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,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。
抱负水平: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,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。
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
- 目标的吸引力
-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
-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
权力动机
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。
知识点5 侵犯动机
侵犯行为
侵犯行为(攻击行为):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。
侵犯的构成要素:伤害行为、侵犯动机、社会评价。
侵犯的原因
本能论的解释
弗洛伊德认为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。
洛伦茨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。
挫折-侵犯学说
该学说是多拉德等人提出,学说要点:
- 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。
- 抑制侵犯的力量与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例关系。
- 挫折强度一定,预期惩罚越大,侵犯可能性则越小。
伯克威茲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的本身,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,即愤怒。侵犯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,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。
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
- 情绪唤起水平
- 道德发展水平
- 自我控制能力
- 社会角色与群体
- 大众传媒
去个性化越强,侵犯行为越常发生,两者是正相关关系。
知识点6 利他动机
利他动机
个体有益于他人、公众和社会,不期待回报的行为。
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
- 外部因素
- 自然环境
- 社会环境:他人在场导致去个性化,个体的责任意识丧失,还有情境社会意义、时间压力和利他对象的特点。
-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
- 心境
- 内疚
- 人格
- 利他技能
知识点7 社交情绪及种类
社交情绪
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,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。
社交焦虑
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,觉得不舒服、不自然,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。
减少社会交往,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。
消极的情绪体验。
美国第三大危害心理健康问题。
嫉妒
与他人比较,发现自己在才能、名誉、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、愤怒、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。
嫉妒的特点:(1)针对性(2)持续性(3)对抗性(4)普遍性
羞耻
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、外貌等方面的缺憾,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。
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、自卑等,认为无能为力。
公开的情境会易化羞耻感。
内疚
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,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、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。
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。
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报警器,过多的则是心灵“毒药”。